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7-03-01

—中建协智能建筑分会  黄久松

一、行业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行业快速发展,培育了智能建筑产业和行业,建立了行业的专业架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工程实施体系和产业队伍,智能化工程涵盖十四大建筑类型,并外延至建设领域和相关行业,奠定了智能建筑产业和行业基础(第一台阶)。
1、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含设计、施工、检测、验收、运维主项+子项标准+产品标准近百项;
2、八大专业(6+2):
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建筑环境、智能家居。
3、产品基本国产化:
消防、安防、楼控、网络、会议、智能家居六大类,20多个子系统产品。
4、智能化工程分工及市场份额:
*智能化工程为建筑工程的分部工程之一;
*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10%,有的可达15%;
*经测算智能化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年(不含建筑外延项目)。
5、产业构成及规模:
*产品研制、工程建设(含咨询、设计、施工、监理、产品供应、检测、验收)、运行维护、能源管理、外延业务等。
*产业队伍近两万家企业,从业人数已近百万人,行业企业80%为民营企业,上市企业近50家。
*现有智能化工程企业5000多家(小型企业年产值多在5000万元左右,中型企业年产值多在5亿元左右,大型企业年产值多在10亿元以上),年产值增幅20%左右。
6、智能化工程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楼宇控制技术(专科)
*弱电工(技能职业工人资格)
7、行业协(学)会:
*全国性协(学)会已经5个,
*各省市协(学)会,大约36个。
二、新的形势
1、新机遇:
今年是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经付诸实施,新的区域经济、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将快速发展,从智能建筑到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不容错过,全行业应着力创新发展,提升智能建筑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成为建设领域和相关行业的技术支撑和服务的行业(第二台阶)。
2、新常态: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建筑企业将面临六个方面转型升级。
在建筑业转型的大环境下,智能建筑行业的新常态应引起行业企业高度关注,归纳了九个方面。
针对上述情况,智能建筑行业需要调整行业发展思路,提出相应对策,才能扎实推进行业、企业的稳步发展。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文件精神。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发展目标。
以应用创新为龙头,技术创新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障,在工程建设领域和相关行业用智能化技术、产品、系统和工程为绿色、节能、环保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智能建筑行业应有的贡献。
四、主要任务
1、高举创新的旗帜,加快智能建筑行业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管理创新的步伐。必须倡导和推进 “三个融合”。
(1)加快智能建筑技术与数据技术的融合(IB+DT)。
 *引导产品制造企业加大力度研发和制造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建筑新产品;
 *引导智能化工程企业研究和开发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各类工程应用解决方案和应用平台。
(2)加快智能化工程与建设领域各专业的融合。
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建设领域大力推广应用BIM技术,这为解决智能化工程专业与建设领域各专业长期脱节的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行业同仁应高度重视BIM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抓住机遇,尽快实现智能化专业与建设领域各专业的融合。
首先是工程前期智能化专业与建筑设计、机电、装饰等专业的融合。
其次是重视本行业标准规范与相关专业标准规范的协调与衔接。
第三是做好智能化技术、工艺与相关专业技术、工艺的对接。
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智能化工程企业当好智能化工程的总承包角色,产品供应企业要协同配合,智能化工程企业要狠抓总体集成、专业协调和分步落实,上下游产业链要同心协力,共同完成智能化工程的专业总承包和交钥匙工程;并重视跟踪和参与智能化工程项目运维服务和能源管理,以保障智能化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和节能增效。
(3)加快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融合与接轨。
根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八部委关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技术和业务的融合与接轨,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2、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推进城市、城镇和乡村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智能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优势,协同相关行业共建节能、绿色、生态、增效的精品工程,推进绿色城市、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的建设,既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又是智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智能建筑行业标准体系,开展以提高智能化工程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技术监督,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根据2015年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协会可以自主编制团体标准。
继续完善智能建筑标准体系,积极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采取相应措施(如推行第三方质量检测和优质工程评估),加强标准规范在工程应用过程的检查和督导,努力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
努力创建行业产品质量品牌、工程质量品牌和服务质量品牌。
4、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探索行业、企业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推进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做强做大。
 *行业调研,编制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
 *以智能化工程应用为龙头,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工程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力争到2020年,行业内经营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智能化工程企业有望达到百家。
五、工作要点
1、大力推进BIM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
协会要积极配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有关方面加快BIM技术在智能建筑行业的落地,根据BIM技术相关标准,建立智能建筑行业产品数据库,形成统一的应用管理平台,面向会员单位提供共享服务。
2、大力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扎实推进行业产品品牌战略。
协会要鼓励和引导行业产品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进军,不断研发制造出工程适用的新产品,以满足智能建筑、智慧城市和不断增长的大众信息消费需求。
争取到2020年培育出多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品牌产品。
3、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大力开展工程应用创新,扎实推进行业系统集成和工程服务品牌战略。
行业智能化工程企业、工程服务企业要根据国家“互联网+” 战略的要求,苦练内功,大胆探索,努力创建行业的智能化工程品牌、工程服务品牌。为此,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做到“两手硬”,即“智能化工程实施”和“项目应用平台建设”两手都要硬。
要做到“两手硬”,企业必需树立“以项目类型为背景、以业态需求为核心、以各系统产品为基础、以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应用平台为支撑”的工程建设理念,培育并形成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向“一主多业”发展。
行业企业在夯实“智能建筑”主业的同时,应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行业的战略资源,有步骤地实施企业的“一主多业”,规避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形成企业的差异化发展优势和行业企业战略合作的整体优势,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探索和试行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资本”的市场运作模式。
*行业内大企业可根据自身综合实力和相关资源,有步骤地参与新市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行业间、企业间可实施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智能化工程企业可采用跨界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智能化工程企业的 “智能”优势。
4、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制定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
在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在住建部等部委主导的建筑节能改造、智能改造、城市综合管廊的新建与改建、城市地下管网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城市地铁、城市停车场、海绵城市等重大工程项目中,都有巨大的智能化工程市场,行业企业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创新体制机制,抓住机遇。
积极响应国家的“一路一带”战略,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行业企业走出去,并充分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和专家委的智库作用,做好相关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
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优势,为行业企业出海牵线搭桥,鼓励行业企业与大型建筑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闯国际市场,服务“一路一带”。
5、完善发展理念,狠抓管理机制创新。
(1)认真学习、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观。
以绿色、智能、宜人为目标(宗旨) ;
以建筑物(群)、构筑物(群)为载体;
以智能化技术(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为先导;
以国内外(资本)市场为依托;
实现建筑物(群)、构筑物(群)、社区、城镇、城市的生态化、智能化、智慧化。
(2)积极推进人才战略,构建行业发展“智库”,打造行业“技术大军”。
协会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技术工人的执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为行业、企业培养建筑智能化的专门人才,造就一支智能化行业的“技术大军”,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智能化市场的需求。
协会要充分发挥专家工作委员会的“智库”作用,在行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工程质量监督、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咨询,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与协调作用。
培育协会精神,塑造行业文化,协会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要淡泊名利,克己奉公,遵纪守法。
协会要努力把秘书处打造成“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魅力型”的服务团队,“一专多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使大家有“家”的感觉。
(4)办好行业宣传媒体,创建更好地学习交流平台。
目前,中建协智能分会将《智能建筑》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纳入协会的工作内容之中,实行协会和杂志的“一体化”运作和统筹实施安排,以进一步提高杂志的技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服务。
六、保障措施
1、协会要遵循国家大政方针和市场规则,围绕行业中心任务,面向全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政府和企业)服务,及时关注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反映企业诉求,提出建议和对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支持,拟结合行业实际和企业发展需求,有计划的聘请熟悉财税、金融、法律、贸易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的专家加入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为行业企业发展需求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服务。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智库”作用。组织专家开展智能建筑行业发展调查研究,进行行业发展战略分析,编制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为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提供参考,引导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4、协会根据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有选择地开展智能化工程项目试点,促进智能建筑质量和水平上新台阶。
5、利用杂志、会刊、网站、展会等多种手段,积极宣传行业企业中在“三个融合”、“两手硬”、“一主多业”和“技术+资本”等方面做得好、发展快的先进典型,并帮助企业总结经验,在行业内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6、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企业资源、专家资源,开展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的执业/职业继续教育,方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充实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7、充分利用行业宣传媒体,紧紧围绕协会未来工作任务,大力宣传国家的产业政策,收集、分析、报道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文献资料,推广与展示智能建筑行业企业的科技成果,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8、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将是主旋律,行业协(学)会的地位与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各全国性和地区性协(学)会紧密合作,共谋行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全行业“一盘棋”的发展模式,积极沟通,形成共识,相互支持,联动响应,协同发展,面向全行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促进智能建筑行业做强做大。